用橙煮麵

        學校由六部分組成:學生、教師、校長、校董會、教育局、家長。
        30年前的學校,社會價值單一,這六組持分者的分歧不大,事情就簡單得多。
        用煮麵作比喻:學生是麵條,教師是廚師,校長是店長。當時,學生覺得自己是麵條,而教師就用自己過去煮麵食麵的經驗,照樣煮。煮出來的麵,有些好食D,有些麻麻。沒關係,大家都接受。家長接受子女成為一碗麵,學生也接受自己是一碗麵。幸好,無論碗麵煮得好唔好,社會都肯食。
        那是價值單一的時代,其實大家都不見得做得好好,但看法一致,問題就不大。
        然後,學生不再是麵條了。時代轉變,不再是人人都接受考好試升好學做好工。開始接受人的多樣性。學生不一定是麵條,有人是米,有人是牛扒,有人是橙。
        煮麵的往往接受不了。你明明是麵條,怎會是橙?因此,照樣用煮麵的方法來煮。其實過去都有橙,不過往日的橙,願意扮麵條;今天,我就是橙。
        家長也不同了。有家長直接覺得,自己的子女是橙;有家長覺得,子女是要煮久一點的麵條,要煮濃味一點,要落糖……
        昔日是廚師決定如何煮,今天是食料話自己該如何煮,而這些麵條呀牛扒呀橙呀,是一起煮的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按照來貨不同了,既然不再單純是麵條,那麼,店長應該同上面老闆商量,不如改變店鋪的性質吧?例如開自助餐,如何?
        問題是:老闆認為我們是10/20/50年的優質麵店,那裡會煮不出好麵?另一方面,家長承認子女不是麵條,但卻希望子女最後是一碗好麵。
        煮麵的只懂煮麵,所以要求給麵條來煮;店長與老闆只想繼續開麵店,所以同廚師說:你無論如何要煮出麵來﹗
        於是,廚師就把橙呀牛扒呀麵條呀一股腦煮進一鍋裡,一口氣煮六年,你可以想像到,這會變成什麼呢?
        這其實就是教改時看到的問題。但是,教育局的處理方法,不是接受學生可以是麵條也可以是牛扒亦可以是橙。麵店做得不好,煮麵煮出一團糊出來,因為管理不善。學校管理要新措施,只要管理得當,一切都會上軌道的了。開店長培訓班,搞麵店管理新思維,鼓勵以至強迫廚師再培訓,展示各種煮麵的方法,還有優質好麵計劃。
        你叫來貨全是橙的學校,情可以堪呢。
        六個部分,各自的價值都不同了,而今天的學校體制,實質上沒有改變過。當有人認為自己是橙,有人要求自助餐式服務,又有人堅持這是麵店,亦有人認為只要現代化就OK,卻從來沒有人嘗試尋找共識,你完全可以想像到,橙煮麵的荒謬。
       Photo by Klara Avsenik on Unsplash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