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


        前幾晚吃飯時,子女談自己的學校生活,臨近小一放榜,遲些又到中一放榜,我分享一下,希望可以紓緩一下緊張的心。(希望沒有反效果)
        子女同一所小學,他們都喜歡自己的小學生活,但歸屬感不大。學校學習氣氛好,但人際交往有限制。原因是學校位於山腰,上學放學基本上都是校巴接送,課外活動全都是外判形式,日常放學沒有隨意的留校交往,於是,能夠認識的朋友,少之又少。
        那麼,學校叫好還是壞呢?視乎你是怎樣的人了。
        兒子的其中一個同學,超讀得書但性情古怪,高才生卻在中學成為老師眼中的破壞王,或多或少,都與小學的培育有關。
        到了中學。
        女兒所選的學校,以體藝見稱,而女兒一向有藝術觸角,所以選這校。結果,完全不是那回事。不是說學校不重視體藝,也不是說女兒不再對藝術感興趣,而是……佢地唔夾。
        唔夾的原因相當啼笑皆非。學校強調關愛,友共情,溫馨,而亞女覺得好煩。獨立的人遇上大家庭式的中學,雖然沒有太大衝突,但情感就是不太順了。
        至於亞仔,自由的學校遇上自由的佢,自由發揮。但到了中四,同學的組成有點奇特,就是幾個理科天才生加一班能力不高的同學,而天才生裡又有性格極乖張的,於是全班都古古怪怪。幸好兒子本身亦古古怪怪,同時又是獨立的人,算是影響不大。但不大,不代表沒有影響。
        我想,如果古古怪怪的兒子進了一所大家庭式的中學,為他的成長,是否會添多一點溫暖呢?又或,女兒進入一所自由的學校,就會好一點呢?
        我想說的是,有關一個學校怎樣怎樣,其實是很籠統的概念,而子女進入學校後,是生活在一個具體、特定的處境,而這處境的生成,有太多因素左右,更重要的是,如何理解這處境並與之互動的,就是子女本身。
        所以,進什麼學校,可以有籠統的判斷,卻不容易下定論。走著瞧,無論好壞,其實都只是人生上上半場而已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