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遊戲


        亞仔考Chem,九點九才考,所以早上起來溫書,繼而吃早餐,還有點時間吹水。
        談到有關反逃犯條例的各種爭論,正閱讀有關維根斯坦的資料的亞仔,當然有料到:大家都係用早期維根斯坦的觀點,認為把事實弄清楚就有一清二楚的答案,呢個係錯既﹗維根斯坦後來都揚棄這看法,採用語言遊戲的角度,即我們採用語言,自然有一套遊戲規則,只能按遊戲規則玩,但不代表這表達就是事實答案﹗
        你唔識維根斯坦,不打緊,我都唔識,雖然我聽過他的大名,但基本上什麼都沒有看過。
        我只能說:我們討論都要採用語言,但很少人意識到語言的限制。談「蘋果」都可以有歧義,你想的是紅我想的是青,何況是更複雜的概念?但是,大部分人都是把自己的語言規則視為唯一而不變的,這就是很多爭論的無效因由。
        爭論遊行有用或冇用,先要弄清楚什麼是「用」。這「用」如果不是直線的因果,當中還包含大量個人的預判或猜想,即使是當下,如何衡量代價與效益,根本複雜到沒有可能理性地達成共識。更迫在眼前的是「暴力」,而每個人都會自動波地為這個詞加入不同的元素,如「執法」,如「不對等」,如「青年」,如「暴徒」,還有是延伸問題:前面一排衝擊是否就代表全部人認同,又是否代表整個行動的一部分?警察打人是一個警察的問題,還是警隊問題。
        太多東西要一一釐清才可以繼續談下去,但我們好容易自己波自己文本自己講。每一個論述時都帶住自己的過去,表達時的文本脈絡(這不是哲學,是文學了),除非彼此有相當認識,不然很容易產生誤會。這也是網上的文字,可以突然剌激到你所不認識的某位朋友極大反應,因為在他的脈絡裡,這表達好大問題,但你卻完全不知道是怎樣的一回事。
        那是否不作任何討論呢?不是。只是,不要把語言看得太準確嚴重,在討論時,時常都要注意,語言的有限性,就可以知多一點。
        正如亞仔神采飛揚地講維根斯坦時,我沒有煞風景地說:你D Chem點先?你搞點化學規則先啦﹗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