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四三十


        前幾年讀《民主在退潮》,書中指出六四促發東歐民主浪潮,形成上世紀九十年代對民主制度的過度樂觀,當時英美鼓吹民主是萬靈丹,要生活好,民主啦﹗要經濟好,民主啦﹗這看法後來處處撞壁,就引來廿一世紀的民主退潮現象。
        前幾天開始看《無聲的入侵》,同樣談到六四後,中共政權面對自身合法性的問題,開始大力提倡愛國教育,一方面把中國塑造為受外國迫害的國家,唯有中共能力挽狂瀾,另一方面就把愛國與愛黨混為一談。
        兩本書的解說,都很有歷史感,就是指出一些事情的長期影響。原來今天的民主不再如昔日般受重視,是有其因果;原來今天看到的各種奇怪的論述與思考方式,不是個別人的創作,亦有其歷史趨勢。
        其實個人的眼界有限得很,回看去年的帖,大家爭論是否要記念六四,今年卻已經完全不同的樣子。我們在此時此刻受到近在眼前的事件影響,當下的思言行為都具反射性。
        歷史卻不同。
        同樣地,不要因為今天的眾志成城,就要為日後的冷清而唏噓。真的有價值的事物,不是一年十年可以消散的。反之,因為眼前的繁榮而否定對錯,滿心覺得自己可以左右歷史的人,歷史會把答案摔到他們的臉上。
        想起巴菲特的說話:退潮之時,才知道誰沒有泳褲。
        民主自由在退潮,但在退潮中,看到許多人不估勝敗榮辱捍衛之,可見民主是有著泳褲的。且看,經濟下行的中國,核心價值何在?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