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廣告


負責課程開學禮,完成後散水,與同學一起行,自然談起近來的社會狀況,大家憂心忡忡,我半認真半開玩笑說:「所以大家更加應該讀神學。」同學自然不明白,希望他們畢業後能夠真的知道,我不是說笑。
例如,不讀點神學,很難明白,老是掛在口邊的「共融」,是什麼意思。大家都說自己在共融的教會裡,在感恩聖事中共融,究竟融什麼呢?所謂共融,就是指你我他雖然很不一樣,但是都願意保持一份深刻的連繫,用保祿的比喻是一個身體的不同肢體,眼不同於手,二者完全南轅北轍,但都是同一個身體,用今日的潮語,就是不割蓆。不割蓆的意思,就是在不認同對方的做法時,大家仍然是坐埋一條船。
不過,共融的教會要超越今天所謂的不割蓆,因為不割蓆的對象,包括對立的人。藍絲與黃絲,警察與抗爭者,都要相信,他們是同一條船。
因為耶穌在世時,他被猶達斯篤灰而沒有怨恨,他被所有門徒割蓆而沒有憤怒,他在整個世界都要整死他並且真的付諸實行後,以復活的方式,證明祂不會與世界割蓆,而要求我們,最後也要到達這個級數。
耶穌曾經直視最幽深的邪惡,卻相信邪惡後的人性,還存在。
讀神學,就是要弄明白耶穌究竟是怎樣想,而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裡,以基督的心換掉自己的心。
當然不是一讀神學就可以,所以就要時時記住一句話:「已經但未完成」。已經是指基督徒已經得救,但這個得救尚未完成,要你紅塵練心,苦難悟主,唯有在俗世烈火下,才能鑄成一顆屬靈的心。
因此,基督徒認真地活在這世界裡,同時意識到世界的短暫與脆弱。初期教會以旅居於世為自己定位,正是這個意思。旅途要全情投入,但它不是真正的生活。唯有如此,你才能明白初期教會的殉道者,何以能夠含笑站在鬥獸場,讓獅虎撕成碎片。
社會動盪,人心不安,但是,某程度來說,這才是基督徒的主場。生活為柴木,神學為引,願每位同學可以鑄出基督之心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