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慾偏情


        七點半落街食早餐,萬寧門口已經排了二三十人,等待買口罩。這幾天,全港都是這情況。這還是有錢有時間的人才可以做,試想想,獨居長者、貧窮線下的勞動人士,他們可以怎樣做呢?
        澳門政府有供應廉價口罩;台灣政府有供應廉口罩,只有香港政府,先是說不用戴口罩,然後說很快就有很多口罩供應,最後才承認自己沒有足夠口罩,你們自祈多福吧。
        多少弱勢人士因此不能出門?多少低下階層要戴重用多次的口罩,令口罩本身成為致病的可能,而實際上這些口罩很有可能失去防護作用,所以這些巿民,正暴露在極高的感染風險下。
        就算疫情是被高估了,但這些老人家在寒風中排隊,甚至排通宵,只是因為政府本身的失誤,這政府是否做錯了呢?
        不過是一兩個月前,當勇武堵路破壞時,我看過很多「中立」的朋友感嘆:無論如何,破壞都是不對的,打爛升降機,傷殘人士出不了街,好慘;堵了路,要去醫院覆診的人,好慘。無論如何,你們都是不對。
        一兩個月後的今天,沒有口罩出不了街的傷殘人士,慘不慘呢?沒有口罩不敢去醫院的人,又慘不慘呢?沒有口罩還要冒感染的傷殘人士,是否更慘呢?沒有口罩還要去醫院覆診的人,是否更慘呢?
        然後,敘述卻不是:無論如何,政府都是不對。
        敘述變成:沒有口罩的人,得到其他巿民的幫助,人間有情。
        敘述變成:沒有法子,天災無情,唯有正面一點。
        算是教授倫理學入門的人,這麼多年來,我最深切的感受是:即使大家學曉了許多理性的方法來協助自己作出正確的倫理判斷,結果大家都不是採用方法來達到判斷,而是先用自己的倫理感情判斷,然後嘗試用那些方法來令自己的判斷,看來合理。
        以上的例子,正是要說明,如果理性上你覺得勇武者不對,在此時此刻,你應該用同等力度去批評政府,甚至要更嚴厲,因為政府為社會負的責任,更大。
        可惜的是,實際上能夠這樣做的人,少之又少,因為這往往不符合自己的感情。
        上例是一面,即使反對政府的人,也往往如是:把所有中國人視為蠻夷、任何支持政府的意見都是垃圾等等,同樣是感情先行。
        是故,我不相同洗腦;所謂洗腦,其實是自洗。大部分人都是以自己的感情來自洗,在大量的資訊裡,抓住能滿足自己感情的部分,成為貌似理性的表達,然後表達出來。由於經過理性的裝扮,表達者就覺得自己可以要求別人的認同了。
        大家不是欠缺理性,而是太多感情,這也是私慾偏情的一種。教會談私慾偏情,過去往往集中在情慾方面,但這詞的重點是缺乏理性,人因為缺乏理性而讓自己隨感覺走,最容易出事當然是性慾,卻不限於性慾。際此大時代,我們更加要謹慎地持守理性,認識自身的限制,方能作出符合信仰的倫理判斷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