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國家為什麼會成功?》


        許久以前看過也推介過《國家為什麼失敗》一書,前一陣子到圖書館看到此書,相映成趣,就拿來看看。
        《國家為什麼失敗》是較有系統的研究,指出國家的成功與失敗,根源在於採用的是「榨取型制度」還是「廣納型制度」,前者以精英統治為本,權力、資源、方向都由統治者決定,結果國家到了某階段就會因為統治者太離地,運作能力低而走向失敗。所以,「廣納型制度」具透明度,人人都有份,社會就較容易向前走。不過,該書以談失敗為主,當中尤以談阿根廷的失敗,特別值得我國借鑑。
        至於《國家為什麼成功?》,在前言中,指出國家成敗與十個因素有關:貧富懸殊、移民、伊斯蘭教極端主義、內戰、貪腐、資源的詛咒、能源、中等收入陷阱、停擺(一般)、停擺(美國)
        因此,這本書是用較實在具體的角度來談論國家的成功,而作者以十個不同國家如何克服其中一個因素,如巴西如何拉近貧富懸殊,星加坡如何克服貪腐、盧旺達如何克服內戰帶來的創傷。
        巴西在魯拉(Lula)執政時期,推行「家庭津貼」計劃,屬於基本收入的平價版,結果相當成功,讓巴西的貧富懸殊大大拉近了。
        不過,文章詳細說明一個計劃所以成功,有大量的細節要配合,並不是概念良好就可以成功。這包括金額多寡、審查、有何要求、公關,全都要嘗試並按實際情況修訂。
        因此,一個窮過的領導人,一個能夠不斷求變的魯拉,就是成功的關鍵。
        全書最傳奇的是盧旺達內戰。這場內戰其實更加是屠殺,國家內佔八成人口以上的胡圖族人,把近一百萬的圖西族人殺掉。更慘烈的是,這些死傷並不是在戰場上,而是就在生活裡,鄰居用木棍把圖西族鄰居打死,甚至是老師打殺學生。
        屠殺過後,圖西族在戰爭中獲勝,就面對重建的困難。由於殺人兇手太多,國家建設又太爛,要把這以萬計的疑犯作審判,為國家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 執掌政權的卡西梅採用一系列相當強硬的政策來解決問題,而就審判一事,他採用當地一個傳統,在社區由具公信力的人,自行審理。整個社區的人都要參加,亦不採取嚴格的法律形式,總之是要當地人以自己的方式,採用從寬的角度,處理這些殺人犯。
        這做法,不完美,但可接受。在現實層面,這方法就是可能的方法裡最好的,但這方法其實充滿妥協,不少受害者都氣憤難平,因為覺得輕饒殺人犯了。
        無論如何,經過這做法後,盧旺達至少可以繼續前走,不至走上分崩離析,可以再出發。
        雖然每一個單元都針對一個問題,但讀下去,不難發現,一個國家能夠解決自身的難題,都需要一個具智慧的領袖。所謂智慧,包括一個有明確目標達成的計劃,能夠聆聽民意而調整計劃的能力,以及在明白計劃的利弊下,堅持下去。
        當然,書裡對於成功的定義,是指對這個國家本身有益,而在這一點上,我想,現今的掌權者,沒有多少會認知到。
        成功所以難,其實由掌權者如何掌權,就已經是最難的一步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