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兒育女

 

一、

        兒子放榜後,順利進了他自己所選的學系,而他的同學,入神科的固然不少,各式各樣專科亦有,畢竟讀的是好學校,幾乎可以在中大組成舊生會。

        像我這樣在普通中學畢業的人,很自然地感受到當中的不同,聯想到中學同學的構成,可以在兒子未來的生活裡,發揮什麼作用。不說什麼大作用,他朝要做個小手術,辦個小法律事務,可以找舊同學,就與我等庶民,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 想起昔日的學校同工談自己兒子進傳統名校時的說辭:「佢讀唔成書唔緊要,佢D同學讀得成就夠啦﹗」

        在香港做父母,費煞思量在升學上,不能說沒有道理的。

二、

        以上感想,純屬父母,兒子正全力攻克自己的小說寫作。不打算給我們看的,而是真的要寫出,屬於自己的小說。

        前幾天,一家四口玩scrabble時,亞女找來學校歌唱比賽的初賽聲帶出來聽,聽過好幾位同學時,我忍不住說:「亞女,妳唱得好過哂他們。」亞女有點高興,但沒有太大反應,而堅拒參賽。

        自己的歌自己唱,與他人無涉。

        過去,對於他們不願意比賽,總覺得可惜。到了最近,我漸漸覺得,這是我作為父母的「功勞」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這一代,心裡深處總繞不過「叻」,而這個「叻」,是建基於比較。所謂「叻」,就是比別人「叻」,而最容易、最直觀看到比較結果,就是比賽。讀書重考試,活動要比賽,就是這種心理的反映。

        再挖下去,要透過具體事情證明自己「叻」,正因為我們這代人,難以自我圓滿,生而有缺,愛恨隨之,總要尋找外在的人事物來續存自身的正確。

        我家兩小,在有能力之餘,沒有這種「缺」。

        兒子少談,女兒在聊天時會談到:好多人說出來的話,真係錯到唔知由何處說起。不過,無所謂,這就是世界。

        我漸漸感到, 自己教養出來的,是兩個平凡人。所謂平凡,就是他們可以過自己的日子,不用比別人叻,對事件能以理性的方法來看待,能定乎內外之辨,好好在自己的劃線內,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 我想,如果這樣的人多起來,世界應該會美好一點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