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怪力圈


        外出開會,難得出門,於是叫亞仔在我會後,出來旺角,配眼鏡。

        兒子近三年沒有再驗眼。過去,都是我約好理大驗眼,一年一度去檢視。但是,中學階段開始,他說可以自己去,結果第一次忘記了,第二次遲到了,第三次,我不知道有沒有第三次。總之,請他自己做這類關乎身體健康的小事,結果就是不了了之。

        這正是今天我們這類中產父母的困局:我們對子女自身各種問題,比子女自身更關切。我們早早看到他們本身的一些問題,同時自己有能力,很輕易地解決這些問題。我知道關顧眼睛很重要,而打電話預約,為我來說,很簡單。

        於是,在成長過程裡,做父母的,很積極地解決這些問題。早早約好驗眼,再三叮囑子女要去,同時也是自己帶他們去,檢查時亦積極發問,事完後用驗光師的說話,再三教導子女要如何養眼。整件事,主角本來是子女本身,結果父母是大導師,指導一切。

        然後,子女漸長,父母就會說:驗眼是你要關心的事,你要去處理。

        然後,習慣了你處理的子女,繼續不處理。有時候,是忘記處理,有些會是處理的優次較低等等。其實,我們年輕時也是如此,分別在於,當年的父母,根本沒時間理你。

        正如過去幾個月,已叮囑兒子自己去驗眼配眼鏡,他也答允,態度亦正面,但他就是一直都沒有做。

        終於,又是父母自己忍不住,主導起來。

        揀眼鏡驗眼期間,兒子其實很能自主,但這種自主,背後總離不開父母的影響。最直接的一點,他可以自由自在地選眼鏡,不像我自己當年,要小心翼翼,因為父母會付鈔,價錢不用太考慮。

        是以,怪力圈在於:父母想子女好,這個好就是他能夠成長,這成長包括各方面,總之就是他能夠做好自己;但父母自己做的事情,往往有反效果,就是眼前是對他好,卻無能令子女對自己好,甚至令子女更依賴父母。

        總有你包底的心理機制的形成,就是怪力圈的核心動力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