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餐攻防戰

 


        沒有子女的朋友回憶往事,總會說自己當年父母什麼也不理,自己也好地地。你的回憶是美好,但時代變了,父母的處境不同了,單純口裡說不理,沒有現實的配套,好難。

        待我以吃早餐為例。

        當年,早餐當然是自己搞掂。如果家裡有麵包就食麵包,不喜歡?自己掏零用錢去食,看你如何捱到月尾。不好味不吃?你頂得順,大家不會客氣,把剩下的麵包都食埋。

        今天,家裡的早餐是我準備的,一般是麵包,不時有更好的東西。當然可以不理他們死活,要他們自己去買定早餐準備早餐。「呀?咁算啦。我食餅乾就得。」

        在子女心中,根本沒有吃一定有營養早餐的念頭,對於「定時吃三頓飯」更加嗤之以鼻。

        更重要的是,即使父母不買父母自己心目中的正常早餐回來,他們總可以在家裡找到一些東西來吃。女兒試過吃雪糕、薯片做早餐。總之,起床,有點餓,填一點東西到肚,搞掂。

        再宏觀一點,子女根本經常都是太多東西可吃,他們對於「要吃飽」的著緊程度,不是當年我們這些物資相對匱乏的人,可以理解。又再者,今天的子女宅的程度遠超我們當年的狀況,也促使他們根本不用吸引這些多熱量。

        用早餐做例子,昔日的放手,就是不買早餐這麼簡單,因為當時的環境就是沒有早餐,家裡就沒有可作早餐的食物,又或是在當時的共識,不可能容許你用雪糕做早餐,再加上子女真的會餓,這個放手才會導正子女的行為。

        今天,要放手,不僅要不買早餐,還要自己一起捱,就是不要買其他零食在家,並且要促使子女多做運動,不餓就不來吃早餐的動力。不是單項放手,而是要大整個配套,才有促成的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 說到這裡,肯定有父母幽幽地說:「先讓子女在12點前起床,再談自力更生吃早餐這個問題吧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