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神學,我想說的是……

  


      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的遺言:「朕在位十有七年,薄德匪躬,上邀天罪,致虜陷內地三次,逆賊直逼京師,諸臣誤朕也。」他先說自己不對(薄德匪躬,上邀天罪),但最後的結論都是別人不對(諸臣誤朕也)

        這是我們的常態。

        當代天主教神學相信人本身呈現了天主的特質,如人會尋真,我們都想知道真相,我們希望正確,這是天主創造人時,把自己的特質置入人性裡。不過,這種特質好容易走偏了,如人想尋真,結果變成人想自己就是正確本身。

        不少人考慮讀不讀神學,都是從學多點有關信仰知識入手,我自己也類似,但在讀完後,我覺得讀神學的最大得著,是我在肯定世界有真理的同時,也知自己只是在演繹真理。關乎真理,我只是在自己的脈絡裡,抓住祂的皮毛、窺見祂的背影、淺嚐祂的韻味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,不少人讀神學之初會感到迷茫。慕道時所學到的那些很清楚的道理,原來有其發展的過程、背景及限制,真理往往以兩種矛盾的拉扯中得到一個較具說服力的表達,而隨時代的改變,我們對人本身、對社會、對宇宙的理解得到加深,再去體會啟示,可以再深一層地明白,天主的廣闊高深,亦警愓自己,我們能夠瞭解的東西是那麼膚淺。

        這不僅僅是信仰的態度,也是平衡人生的錨。相信真理令人安心,知道自己不能掌握真理讓人謹慎、謙遜。真理讓我們有方向,神學嚷我們知道自己沒有直接通往真理的地圖,所有路途的描述,都是別人憑經驗的解釋,真正的路只能自己一步步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 由讀神學到參與神學培育工作,神學不僅是知識的學習,而是信仰的砥礪。神學讓人知道自己的限制,明白自己得罪了天,卻不會在最後仍然說,錯在別人身上。更多時候,我們都只是在不同的脈絡裡,尋找自己的答案,而無論是哪一個答案,它在是天主的一部分的同時,也不是天主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