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京蒼穹下》

  


      電影是影像組成的一段敘述。由於是敘述,它本身必然有其情節,而情節又必須有其內在的邏輯,就是所謂的劇情。電影必然在講一個故事,但它同時又由影像組成,而影像是一種呈現,它可以在劇情之上,隱含更多的意義,而觀眾可以在這層面,看到一個與劇情不同的故事出來。

        《東京蒼穹下》的劇情是一個釋囚的故事:積犯因殺人坐牢13年,決心出獄後過正常生活,但社會有各種阻礙,同時又有好人幫忙。這層面的故事,拍來真實具體,內在邏輯完備,情感動人,很圓滿。

        不過,釋囚三上也可以代表一種不合符社會主流的人生態度,他以自身的武力來維護正義,即使真的是正義,對不起,社會並不接受。再三受到懲罰後,他終於明白,退忍是唯一的出路,於是他融入社會,然後,死了。

        這個死,究竟是肉身的死亡,還是精神的崩壞?電影有趣的地方,正是影像的豐富可能性。

        電影最後一幕,所有幫忙過三上的人,聚在他的住房下面,鏡頭冉冉上升,由高處俯視這幾個沮喪的人,然後再上升,鏡頭就是一片天空。電影名稱的英譯是反諷的under the open sky,所謂開放的天空;而日文原名「美好的生活」,諷剌意味就更濃厚了。「生而為人,囚於天地」,這方世界,原來不過是一個更巨大的的籠牢而已。三上在獄中可以肆意反抗,因為監牢是唯一一個地方,不會因為你做壞事是驅逐你的,但是,在社會裡,放逐是更複雜、更微妙的,甚至,它可以巧妙地說服你,放棄自己,屈曲成籠牢的形狀。

        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,每一齣電影都是觀眾的重新建構。三上想貫徹正義,但他用的手法並不受人接受,每一個人都勸他要依法行事,結果他只能活在恥辱當中,苟活是大家的常態,他終歸以死為生。

        電影裡的三上,在社會性的自己一切走上軌道時,死去。這究竟是悲劇,還是更深層次的反抗呢?我們活在現在的籠牢裡,如何真的活著呢?值得思考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