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流的門檻

 


        某天早上,遲了點吃早晨,結果吃完回家路上,每天排隊拿免費報紙的人龍已經不見了,只有一位老太太氣呼呼走過來,遠遠看到報紙派完,有點失望的樣子。

        再行了不遠,就看到一對老人家,坐在中庭枱子,讀免費報紙。

        很有理由相信,他們看到的世界,與我看到的世界,差得遠了。因為大家接收的資訊,相差太遠。這不是一天半日的不同,而是長久的差異,自然會有完全不同的觀念價值,因為今天再沒有大家都接收的資訊了。

        差異度到達那裡地步?這包括你有沒有聽過TYSON YOSHI “Christy”。你沒有聽過?你很大機會沒有聽過,但他是香港歌手,而這首歌,youtube上的點擊,已經超過一千萬次。還有人說他是香港樂壇的全新堀起方式云云。

        但你根本沒有聽過。

        我自己完全不看「試當真」,但在梁啟智的推介下,聽了「喺咁先啦」。我看的那個youtube版本,也是過百萬點擊了。

        同樣,你可能根本沒有聽過。

        正如我不看免費報紙,所以我沒有那個世界的訊息;你不太常用youtube,故此沒有另一個世界的訊息。這就是現況了。

        這不再是大家都看無線新聞,大家都看歡樂今宵,大家都睇明報、東方或蘋果的年代。

        即使同樣用youtube,我和女兒的版本,也是近乎兩個世界的。

        許多人感嘆這造成分裂分化,我自己覺得,過去的不分裂不分化,不過是老一輩的人更容易掌握話語權而已。今天的感慨,不過是我們這些老人家的感慨。正如我向女兒說報紙娛樂版有「丁憂」,她的反應是:「報紙娛樂版?呵呵。」

        現在的世界是多方對立的,但不代表往日的世界是和諧。昔日,由於沒有工具,很多人不過是不自覺地,歸入某一個大類,如歌手就歸入張國榮或譚詠麟,幾乎沒有第三個選擇。今天,工具下放,所以就有一千萬個view而你未曾聽過的當紅歌手了。

        為我來說,最需要小心的,就是別把自己覺得主流的東西視為真的主流。人免不了有「以我為主」的傾向,但在現今,永恒警惕自己,主流的門檻遠比我們想像中高得多,別這麼容易那樣想。

Photo by David Clarke on Unsplash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