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蘊

 


      「眾新聞」其中一個節目「冒號開引號」的幕後班底應是「鏗鏘說」的人馬,但風格明顯年輕化,這回由Jon Jon訪問「試當真」其中一位核心人物許賢,我覺得非常值得一看,我自己看了兩次。

        我自己幾乎完全不看「試當真」的短片,偶爾看到的感覺都是有點尷尬,就是那種看中六學生做話劇的感覺:知道他們想做好相當認真甚至搏盡無悔,但實在距離好還有一段頗遠的距離,但又不忍心苛求的尷尬。

        在訪問裡,許賢給我的感覺出奇地好,可以看到一個想做一點有意義事情出來的年輕人的心路歷程。他沒有把自己做的東西神化,只是如實地說出,自己就是想在角落頭講一句哄堂大笑的警句的心情。他談到自己做的片及歌背後的寄意,說得很實在。況且他在「試當真」以外,自己還每天上載影片,講自己練波和種菜,風雨不改,明顯不滿足於商業上的成功,想「有d嘢」的心,還是很青春。

        很好的人,正好對照社會的缺。

        許賢說自己在band 1英中裡是中下游的學生,結果也入到大學讀會計,但是,中學時他已經不想讀書,即使讀會計也想轉行。換言之,一個對社會主流工作未必有太大興趣的年輕人,還是要把自己極其珍貴的幾年時間,花在這些主流學習裡,同時沒有機會有系統地學習,適合他未來發展的基礎知識。

        同時,當年輕人不走尋常路時,如何掙錢繼續下去,往往優先於如何做好自己想做的事。營運網媒,本來是想說自己想說的話,但要說話前,要想hit rate,要吸引眼球,要思考如何化訂閱為金錢,這一切,既花心神,同時也左右創作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,很有心的許賢,拍出來的片,往往就是很生活的小感覺的好笑,這既是創作人的底蘊不夠,不能把生活小感覺再提升,也是環境迫人,幾乎每天都要出片,同時要媚俗。於是,這些短片,最後還是淪為消費品,在24小時內博君一粲,然後又要有另一條新綽頭的片。

        香港所以浮淺,未必是人不傑,而是在結構上的桎梏。

(圖片來源:眾新聞youtube)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