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到底

 


        由於《宗徒大事錄》的記述,大部分教友對初期教會都有一種美好的誤會,認為初期教會一心一德,時常團聚,在宗徒的帶領下,人人都赴死如生,信至極深處。

        如果你讀讀《格林多前後書》,印象就會很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 《格林多前書》裡,保祿第一個要談的,就是黨派問題。從信中可見,格林多教會內的會眾,雖然都信耶穌,但有人說自己是伯多祿派,有人說自己是阿頗羅派,總之各有各山頭。

        格林多教會是由保祿創立的,但在保祿離開後,教會團體就開始自高自大,對於許多信仰的道理,都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及施行,後來弄得不可收拾時,保祿親自到訪,結果有部分人羞辱保祿。我們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,但保祿離開時非常傷心,寫了一封以血和淚而成的信給格林多教會,才令他們知道錯。

        不過,格林多教會的分裂性,應該是一直都沒有停過,因為稍後的一位羅馬主教克萊孟也寫過一封致格林多教會的信,同樣是處理教內分裂的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 好明顯,格林多教會是一個問題多多的教會,而建立教會的保祿,對此很傷心,也很失望。試想想,自己召集來的人,成為一個團體,結果在你離開後,他們把聖餐(當時未有感恩祭)弄出個貧富對峙;有教友亂倫,但教會團體對於如何應對,沒有共識;最核心的道理基督復活,竟然也有教友表示懷疑。

        看到這樣子,誰不傷心?誰不失望。保祿還親身領教了當地團體部分人的不聽命。雖然沒有留下書信講述此事,但自己建立的團體,有人親身領頭對付你,你會如何?

        同時,保祿不是建立一個教會,他建立的團體多得很,還有令人喜樂的斐理伯教會,關係密切的得撒洛尼教會、歌羅森教會,他不是沒有選擇。

        結果,保祿還是繼續與這團體走下去。不是因為它變好,而是保祿不想它變壞。從克萊孟的信可推想,這個團體一直都有問題,沒有完全改過來,但這不是放棄的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 團體很壞,所以保祿更需要奮戰,正如保祿深深感受到世界的惡,但他沒有認為這就是放棄的原因,正如耶穌即使要死,還是宣講到最後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期望世界美好,但世界不美好,不,不是不美好,而是很壞。那麼,要怎樣做?保祿如何面對自己的教會,是一個很好的提示。

Image by Dimitris Vetsikas from Pixabay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