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那一代


          女兒正計劃赴英留學,開始進入細節上,然後談到聖誕節是否會回來時,媽媽說她要回來,要自己付機票,亞女就有點愕然:「要我自己俾?」

          在我還是十八歲的年代,留學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故事,不要說細節上的可不可能,根本就是不可能。貧窮限制想像,出九龍塘浸會都覺得遠征的人,據聞香港大學在香港島這飄渺島上的鄉下人,留學?

          然後,對住子女,留學是你提供給他們的其中一個選項,他們就在很多選項中,考慮到自己各種因素,留下,或離開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錢和箇中的煩瑣雜務,不是他們不考慮,但不是我們覺得在這個年紀時的那種考慮。當然,吊詭的是,我當年根本沒有這種考慮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因此,今天看女兒如何考慮,當中的感覺其實很複雜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正如我自己做老師時的感慨:我的老師大部分都是hea教,於是我要加倍努力,終於到我做老師,輪迴到學生hea讀,於是我又要繼續努力了。昔日,父母提供不了選擇給我,今天,我要提供選擇給子女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那樣一代的父母,在這種總要努力,沒有選擇的人生裡,再遇上子女花大錢去外國讀書,真的是萬千滋味在心頭。期望、投射、愛、犧牲、讓你飛、期盼感恩、不捨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 一切感覺揉成一團,就化為「你要俾機票錢」這現實問題。這其實不是現實問題,沒有人已經付出十萬計的錢後,還要斤斤計較幾千元。這先是情感問題,再來是父母期望子女明白父母的付出,有所成長,並以此顯示自己具承擔力的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可惜,我老是覺得,這是媚眼做給瞎子看,我們這一代,老是做這種事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