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時此刻此情此景


          價值判斷,如何才是對呢?

          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裡,會吸收不同的知識與經驗,這形成價值觀,它會左右我們做價值判斷時的取向,而它不僅是知識與經驗的組合,還有自己這個人的情感在其中,而一般就稱之為「良心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「良心」是個人作判斷的最後依據,即使以規條森嚴的天主教,教理中也有這樣的一句話:「常該聽從自己良心確定的判斷(1800)

          為什麼有千萬規條的天主教,到最後,還是叫人要按良心行事呢?因為,規條要對應的是一般情況,它是針對常態來作出判斷,而生活裡的判斷,不是一般情況。同一件相類似的事情裡,都有各種不同的細節,而不同的細節會決定性地影響人如何判斷。同樣一件事,如是否移民、應否結婚、可否講大話,在不同時間,不同處境,面對什麼人,當中的細節牽扯,都影響到我們如何做判斷。這些具體實在的判斷,並不是針對一般情況的規條能夠涵蓋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所以,人最終,是用良心作判斷。當然,這良心的形成,同樣與我們學過什麼、經歷過什麼有關,所以規條不是不發生作用,但它不一定是以直接方式發生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不過,今回不是想說神學,而是想說,說道理是一個層次,而我們說一個道理時,往往都是連結自己的知識和經驗,而針對一個具體事情時,自己曾經怎樣做,往往成為重要的依據。不過,這個依據其實是非常個人的,當時自己做這樣的決定,並且有那樣的果效,是因為自己、在某一時刻,特定處境,以及其他人的獨有關係,形這判斷及結果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人不能不如此判斷;人不能不知道,自己的判斷只是自己的判斷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有太的爭論,就是源自這種自己的判斷就是一般判斷的錯配了。

Image by Gerd Altmann from Pixabay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