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層價值


          價值是每個人對萬事萬物的衡量標準,由於成長經歷、學習知識、社會文化等因素,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有不同。正如有人覺得吃飯重要過看電視劇,有人認為看電視劇比做功課要緊,就是各有不同的標價結果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人類在很長的歷史裡,都是以大的價值觀掌控個人的價值觀,個人要致力跟隨社會主流的價值,即使扭曲自己都要做到。西方為神而活到中國的三從四德,乃至今天用宗教經典作法律,都是大價值凌駕個人。及至近代,個人的權利得以受重視,到了今天,多元價值成為主流,即我們尊重每個人因應他們自己人生而形成的價值觀,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權利維持自己如何選擇事物,你可以視錢如命,他可以慷慨就義,各不相干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為個人來說,這種多元價值沒有問題,但人不是單獨生活的物種,而是與人有關的群居生物。因此,既需要共同價值,亦涉及價值衝突,乃至侵犯別人的價值問題。反過來說就較容易明白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有人持守「損人利己」的價值觀,如果他自己活著,就沒有問題,如果他與他人一起生活,這種價值觀不能促使團體的共活,那如何是好?

          在已發展的社會,很極端的侵犯已經被排除,再來是較微妙複雜的,如有人有錢,有人冇錢是否可以?平均分配財產是否可以?重男輕女是否可以?總之,有些價值取向,不僅僅是涉及個人,它可以是直接影響他人,又或是集合很多個人的取向,會影響整個群體,這裡就有很多問題出現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經過長期的反思,當代就開始出現「普世價值」的說法,這個「普世」,更好說是「普遍」,又或說是基礎價值。普世價值是用來平衡、化解價值衝突,其核心是相信有些東西,是人類普遍認同的,如尊重每一個人的存在,無分膚色、性別等等,相信每一個人某些基本權利及義務,即使大家價值不同,有些底線仍然要守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普世價值是文明的象徵,但它並不完美,因為它沒有「終極關懷」。抽象層面,我們都認同人人平等,但在現實裡,由於資源有限,不可以做到事事平等,結果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平等清單,而「左膠」的說法,很多時就是指尋找平等的,只顧某一層面的平等,看到其他層面的不平等。要善待殘障到什麼地步,才是平等?要多大程度接受性別的不同?

          這裡就出現第三層的價值,可稱為終極的價值,就是「共善」。它是普世價值的基石,因為人要首先相信我們是一體,尊重每一個的權利及尊嚴,才會成為推動人類前進的力量。現今的普世價值,正因為沒有「休戚與共」的意識,變成一種互相對抗的道德武器,以擴一部分的權,更多時候,破壞了整體的意識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大同世界的尋求,命運共同體的倡議,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,人類歷史上,這種共善從來沒有消失過,但它太大太抽象,很多時候讓人視而不見。然而,沒有這份共善,價值不可以共存,價值衝突就會是長期抗爭的傷害,而非終歸找到同一大道的攜手向前了。

這類「共善」的價值往往都有其宗教幅度,如天主教談「天國」,並不是死後去向這麼簡單,而是指向人能夠全面地和諧,人終於能夠超越自我,與人類、與萬事萬物共生,這才是真正的天國。

 Photo by Humphrey Muleba on Unsplash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