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斷食善終》


         既由於工作,也由於興趣,自問對「安樂死」的課題都看過不少書及資訊,但這本書又再開啟我新的視域,就是這種稱為「自然死」的做法。在醫治到底與主動安樂死之間,第三段路是安寧治療,而這本書再提供一個有別於以上三種做法的主動自然死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單看書名,可能覺得有點可怖,因為直接聯想到「餓死」。讀下去,斷食善終,就是在病者的病情不可逆轉的情況下,病患不想再受病苦所折磨,以逐漸減少進食,讓自己走向死亡。作者以自己母親的親身經歷為例,說明這種做法不僅不是我們想像中那樣餓死,反而是有儀式感的生前告別,並且得以平靜有尊嚴地離世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起初看到書名及簡介,滿心以為此書很沉重,但讀來很感人而輕快,輕快是指讀得很舒服因此也很快,因為作者雖然是醫生,但文字很好,讀來很舒服。作者由她母親的病情談起,回顧她的一生,讓讀者明白到她的母親是一個聰明而堅毅的女士,即使面對各種困難,仍然做好人,做好太太,做好母親,而在遺傳病小腦退化的情況下,繼續好好生活,直到病情沉重,只能臥床,才決意善終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整個斷食過程是廿一日,由於預早一年已經宣告,這21日內,子女以及孫輩都得以相聚,還能生前告別,把要說的話說盡,把能夠解掉的心結都解開。加上陪伴左右的女兒是醫生,又有看護相伴,整個過程做得很好,沒有太多痛苦,真真正正地「善終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相比之下,主動安樂死直接了當,但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做法,讓人覺得很容易是錯判;安寧治療是好東西,但要求更高,成本更重,而且有些情況,不是這做法所能解決的,如病人的痛苦不是現今治療能夠紓緩,痛苦仍在。故此,「斷食善終」成為兩極之間的另一個選擇,它有其自然的一面,因為不是用直接手段致死;它又能夠呈現病者的自主性,因為捱餓的是病人,而且要捱一段時間。當然,它的時限較明確,但在這段時間裡,其他人的支援同樣重要,不然這也不是一個「善終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全書詳細說明作者母親的一生,她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女性,故在這個個案裡,感覺的不是死亡的可怖,而是一個熱愛生命,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,都要自己的人生有意義,為自己、為身邊的人帶來愛,這一點是看得相當感動的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人類不斷改善生活,到了今天,如何改善死亡,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。這本書提供一個很值得反思的個案,當中有各種不同的思考元素,都是要好好咀嚼的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