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入價偏見


          我其實不知道這類偏見是叫什麼名字,也有看到叫作「錨定偏見」。這是投資股票要避免犯的其中一種偏見,就是對自己的買入價賦予太重要的意義,當股價下跌,總覺得它會回歸自己買入的價位,所以不肯放;當股價上升,總覺得它會回跌到自己買入的價位,所以不敢持有。股價的變動,有很多因素左右,但肯定與你何時買入沒有關係,除非你係孫正義或畢菲特,但我們就真的覺得自己是上帝落場買股價,所以老是輸錢或賺不了大錢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網上的絕大部分評論,就是建基於這種「我是答案」的偏見上。當然,看到柬埔寨騙案,你可以說自己夠叻夠小心,不會受騙,這是個人感受,即使我認識你,覺得你十居其九會第一個被騙,但感受就是感受,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。但是,大部分是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斷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人,這就是問題所在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剛有看到「父親在M記為小兒子慶生」的相片,然後有人批評「沒有錢就不要搞,這麼寒酸」。我們自己當然可以覺得寒酸,但把食M記當生日,等同當事人感到寒酸,這並沒有客觀性。或者亞仔特別鍾意魚柳飽?或者原來BOOK了的酒店火警?

          正如你看了幾個月股價才入巿,花了好多心血確認這個價,令你覺得這個價位很有意義,但是,別人眼中,3.42就是3.42而已,隨時會升上去或跌下來。一個正常理性的投資者,不會看到人用28元買一手匯豐,就覺得「你咁寒酸就唔好買啦」。人人投資的理由不同,人人的身家又不同,最重要的是,最後有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何況,人生不是股票巿場,得失成敗更不是一個數目字可以涵蓋起來。網路發達,有圖總讓人以為自己直面真相,其實它只是人生百態的一面。當然,大家可以有感,卻不一定要發出來,更加不應該把自己的感想,當做道理,強加到別人的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感想變道理,我覺得,這是社交媒體經常鬧大交的原因。

 Photo by Yiorgos Ntrahas on Unsplash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