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而自由


          友人介紹我在Netfilx上看了一齣非常短的紀錄片 “ The Joy and Sorrow of Young YuGuo”,片長廿多分鐘,但引發很多思考點。

          16歲讀高中一年級的內地年輕人昱國,熱愛羅馬尼亞的文學藝術,於是自己寫信給該國的教育官員及大學,要求到當地讀書,學習羅馬尼亞語及其文化。為羅馬尼亞人來說,這是第一次有人仰慕自己的文化,非常驚喜,因此就迎接昱國到訪,在一所小小的大學裡讀書。昱國隻身遠赴異國,完全沒有問題,全情投入,甚至牽動當地人對自己的文化的反思及熱情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可惜,他在當地生活了80天,因為乘坐火車時的意外,喪命在雪地上。他生活過的城市,在他原來的17歲生日那天,給予他榮譽市民的稱號;這齣紀錄片,應該是其中一位老師拍攝的,正是想把這位熱情的年輕人記下來;只有他一個獨子的父母,在該大學成立了紀念昱國的獎學金,頒給文學上有表現的學生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很短的紀錄片,為父母來說,卻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這裡談第一點:自由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昱國只是16歲,就有很明顯的人生路向,而且是相當偏門的路向。為何如此?很難知道確實因由,但父母給予自由,應該是重要的起點。他的父母是大學教授,雖然片裡的解說不多,但從結果來看,他們是真的放手,讓兒子去發掘世界,才會有這樣的特殊喜好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我的看法是:如果父母願意放手,子女的發展,是可以千差萬別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關鍵的問題是:父母能夠挺得住嗎?

          紀錄片裡的昱國,16歲就決心去羅馬尼亞,做父母的可以接受嗎?雖然不一定會如同昱國那樣是悲劇,但這些特殊的志向,往往沒有路線的參考,更可能難以說成功失敗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也就是說,給子女愈大的自由,父母就要有心理準備,子女會出乎意料地走你想像不到的路,可能是走小路,走沒有路的草叢,甚至走懸崖。正因如此,出意外的機會更大,一般情況,就是子女發現自己的路不想走下去,又或覺得走錯,回頭,再走另一條路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我的感悟是:沒有足夠的心理質素,給子女太多自由,也許是父母自己承受不了。如紀錄片裡的最極端情況,就真的很難不心碎了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