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前即民主


        在太古廣場外坐23號,剛踏上巴士,一位阿叔大大聲叫:「你哋企入D,企入D,大把同學要上車,入面大量地方,企入去啦﹗」大叔一直叫,人才緩緩行入去,結果上多了二十人有多。

        過了幾天,我又排23號,車來,人龍前進,突然停下來,然後開走。我目送巴士,後半截根本沒有人。目測,至少可以上多十幾人。我就明白,大叔為何會這樣做了。

        自然想起MLA的《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》內的獨白:

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
為什麼你們不行入啲呢?
你們曾經都是夾在月台上的人
曾經都希望前面的人行入啲
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移勢易
等咗四班車之後你們的機會來了
入了車廂你們就不再行入啲
歷史不會原諒你們
渣滓 你們曾經是夾在月台上有理想的人
理想是什麼?
人們說理想是在彼岸
但你知道理想就是逼前面啲人行入啲
入啲再行入啲

        如果說在車廂內的人是自私,另一個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,就是在地鐵開門時,等候入車廂的人,把出車廂的人頂住。如果大家都站在門邊,其實出來的人會快得多,但大家因為心急,就站在可以直接入車廂的位置,結果,所有人都慢了。

        這與23號的情況,其實也是相近。不願擠進一點的同學,可能就是明天的受害者,但在這個moment,他就是不想任何事,不理會整體,只要此一刻爽。當我們都把目光放在眼前這一刻,那些坐車的問題,永遠都不會改善。

        朋友傳來《三體》作者劉慈欣的訪問,他說:「如果中國真的變成民主社會,那一定會是一場大災難,我隔天就會馬上跑去美國或歐洲。」我覺得,劉的所謂「真的變成民主社會」,是指變的過程,而有理由相信,要變成民主社會,其實是很多代價,同時,真的民主社會,也一樣有各種問題,不過那些問題,往往要大家一起承擔。問題在於,劉慈欣已經在車廂內,他正在爽,所以他不想再煩心別人是否上得了車,也不想思考大家都擠一擠是最好的共贏方案。畢竟,我已經在車上,此刻無價了。

        民主很難正在於此,因為它往往要既有利益者吐出自己的利期與權利,而整個社會又要一起受苦,才可能逐漸建設出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社會。大家都知道,讓開一點是整體出入最好,但我伏在門邊,卻有可能佔到最好的位置。

        有一天,23上滿客,大家不再阻人出車廂,這就是民主的起點了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