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與老


一、

          又是大快活觀察。前面的太太買票,用某優惠時,紅外線燈老是照不到,結果她放棄,說:「咁我減三蚊算了。」然後在錢包拿出樂悠咭,原來可以平三蚊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問題是:我很難相信,她已經六十歲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乘車也是如此,經常有人掃咭後顯示兩元,你才驚覺,原來六十歲的人是這麼多,而且這麼不像老人家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事實上,2022年度,投放在二元乘車優惠的公帑,已達60億,而人口老化未達高峰,這個優惠究竟會衍生出多大的支出。有機構計算,香港的貧窮長者約有20萬,如果把這60億派給他們,每人有3000元左右,為貧窮長者來說,是很大的幫助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不是說二元優惠不好,但它的效能究竟有多大?改善生活的作用如何?與飽飯難得的長者相比,什麼更重要?

二、

          女兒去了樂齡科技展做義工,太太陪她一起出去,順便看看有什麼關乎老人的科技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回來,拿了一大堆宣傳單張,看了許多幫助照顧者的新科技,還下載了一個給長者玩的遊戲,有助鍛鍊腦筋的,還知道軟食的購買渠道等。太太的感概是:許多東西都有助提高生活質素,但同時,全都是錢。設施本身不便宜,是錢;不少服務都只設在某些地區,要去得到接受服務,其實也是錢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更深一層的問題是:這些錢,應該由個別人去付,還是應該是社會政策的一部分呢?

三、

          老爹中了新冠肺炎,待他陰性兩天後,我要到訪他家,原因是要幫他弄妥手上的安心出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首先,他家沒有WIFI,手機上的安心出行經常都沒有更新,而中招後的顏色碼也沒有變動,要我帶來網路,才開始變動。同時,現在什麼都在手機上搞定,對於能夠掌握的人來說,很方便,對於90歲的老人家來說,「你究竟係道搞乜?」

          人口愈來愈老,科技愈來愈快,生活的各方面都大玩網路化,是否有想到,貧窮長者即將墮入數碼深淵的問題呢?

          這也是錢,但又不僅是錢,而是一個整全的社會政策的問題,例如,是否全面提供WIFI呢?

Image by Mohamed Hassan from Pixabay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