範式轉移


子女起床,我已經在餐桌前工作。他們還是睡眼惺忪之際,我開始每天的例行問話:「昨晚夜訓嗎?」「今天很冷,你凍嗎?」」「今天有乜做?」「你會唔會去乜乜乜……

        為我來說,這是關心子女,但子女對這類問題不太想回答,有時還會黑臉以對。我漸漸明白,在他們心中,這是控制的表現。

        那些話確是我們這代人的關心,但它背後是有一套「正常生活」的假設,而我們的問題,歸結為一句,就是我自己/要子女檢測,他們的生活,是否符合我們心目中的正常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 為子女來說,他們先不論這「正常生活」是否真的正常,就已經敏感地嫌棄你要控制他們生活的那種深層意圖了。

        而我想說的那個父母,不是普通的父母,而是慈母聖教會。

        剛看了網上的一篇短文,談到反對墮胎的人,很多時候都不是真的珍視生命,而是想透過禁止墮胎,而控制女性的身體,不容許女性自主才是許多反墮胎者的深層意識。文章舉例說明,就是反對墮胎的人,往往不在意毀滅體外懷孕而來的多餘胚胎。

        幸好天主教是整全地反對任何胚胎的毀滅,不同於其他反墮胎者,但這裡仍然要小心辨別,究竟我們在論述過程裡,有多專注於保存生命呢?抑或,我們都是覺得墮胎不是一種正常、高尚的生活模式,所以我們反對呢?

        由另一個角度切入,就會容易明白這種危險的傾向。教會人士一方向強烈反對墮胎,但教會團體本身對未婚懷孕的接納程度,就足以令人懷疑,我們有多大決心,捍衛生命。

        如果生命的價值是至高無上,那麼,好好關懷、幫助有極大可能墮胎的未婚女性,應該是義不容辭的。但是,我從來沒有見過教會團體內有未婚懷孕的人出現過。是否沒有這樣的人呢?我相信不是,而是當一個人未婚懷孕後,這代表她的生活模式,已經得不到教會團體接納,所以就會自然地消失了。

        由此切入來說,我們所謂的反對墮胎,是否真的是全然基於尊重生命呢?

        許多有關性倫理的課題,在年輕人的眼中,都很容易標籤教會的所謂「正確」,是不容許其他生活模式的可能性,是老一輩的人,要掌握他們的生活的說辭而已。不要說年輕人,像我這樣身份的人,也不會在此公開討論相關的課題,因為根本討論不到,很快就會有以「正統教義」的立場,要求你只能按他心目中的論述來理解這些課題。

        如果我們真的想年青人重新接納教會,教會要先小心審視自己在許多課題上,是否繼續以正確之名,行控制之實呢?如果我們繼續保持這種「味道」,年輕人一聞到,只會即時逃走。然而,這種更新先難。

 

Image by Gerd Altmann from Pixabay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