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抉擇


          教學相長,做教那個永遠都是更佔優,因為要想得更多。今年基本倫理神學的功課,有問「基本抉擇」這概念,而批改下來,不少同學似乎都掌握得不好,於是我再想,應該怎樣才能夠真的說明,什麼是「基本抉擇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終於想到一個更妥貼的類比:「基本口味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每天吃東西,都是在選擇,ABC餐,中式西式,粥粉麵飯,鐵板火鍋,全都是選擇。可能早餐吃西式,午餐要選中西,晚飯就聽母親大人的法落。在不少的選擇中,逐漸,人是會建構了自己的口味,是個人獨特的口味,這口味,就可以說是這個人自身獨有的口味,就是基本口味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不過,「基本口味」不是每一次吃飯都會冒出來的,正如我基本口味是吃甜品,但我不會餐餐都吃「心太軟」,而是會吃飯。但是,在某些時刻,例如飯後有咖啡、酒與甜品可選時,個人的基本口味,就會冒出來,而自己也會意識到,自己是特別想選什麼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即使我現在的「基本口味」是甜品,不代表我永遠都喜歡吃甜品,因為在繼續美食之路上,可能自己會試不同的食物,而在不同的選擇之下,自己可能在不知不覺間,走上了另一條「基本口味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這個類比,主要是想大家明白,基本抉擇不是指我們每一次的價值選擇,又或在具體的價值選擇裡呈現的方向,正如我們吃什麼是多變的,但無可否認,我們是一個「口味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當然,這類比不夠妥貼之處,是「口味」其內涵由多項內容組成,但「基本抉擇」只有兩個:為自己和為天主。這個「為自己」就是指人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,可以不顧世界、不理美善的意思,而為天主就是相信世界有真善美,而自己願意走向它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故此,基本抉擇不是一樣真實存在的選擇,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用來幫助我們反思,自己在整個人生路上,在此刻,究竟選擇的是什麼,正如口味也不是真實地吃一樣東西時的感覺,但我們可以透過回憶自己吃過什麼,漸漸意識到,自己有什麼口味,也就是有什麼「基本抉擇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所以,「基本抉擇」是讓我們反思:我們是一個怎樣看價值的人。

 

Image by Mohamed Hassan from Pixabay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