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日麗》(Aftersun):我心目中的電影


[小心慎入,有雷。]

          任何文學類型都有多樣性,余光中的新詩是新詩,卡之琳的新詩是新詩,但總有些作品,是你心目中這個文體的最典型,最能觸及此文類的本質,或能把此文體的特性發揮得最好,如新詩,我覺得鍾偉民的<冬日漫步>就是新詩。

          《日麗》,我心目中的電影,就是這樣。它不是小說,敘事不是核心,同時又不能不敘事;讓影像說話更重要,但又不是濫用畫面;它不說明,而且多樣性地呈現。

        敘述本身有雙重性:你看到的電影畫面,可以是把20年前,一對父女在土耳其旅行的經歷重現在你眼前,也可能是女主角20年後重看那些錄影片段再加回憶而組成的內容。導演沒有刻意劃分二者,亦不需要劃分,因為我們要尋找的不是真相,因為本來就沒有真相,這不是歷史紀錄。事實讓我感受到某種感情,想像同樣引發我們的感情。

        那些不一定是事實的部分,不一定是想像,它們更多是感受,而這一切,就是一段父女情的呈現。因為我沒有女兒的經驗,而父親的經驗也大不同,為我來說,感受不尖銳,但完全可以想像到,有相近經驗的人,應該會淚流滿臉。太微妙地觸到內心深深處,那種愛,那種為當天悔恨與慶幸,那種「那陣時不知道,置身的日子都發亮」,同時,少女不知愁滋味,要待20年後的回想,那些細節,原來是這麼沉重。

        這是看完後有更多東西的電影,它沒有說破的東西太多,卻又留下太多的線索,讓你想下去。故事是如此真實:女同性戀者發了一個有關父親的惡夢,醒來,發現自己剛出生的嬰兒在哭,走過去照顧他後,睡不回了,於是找回當年與父親拍下的旅行錄影帶,回憶一切,直到天亮;故事是如此夢幻:那些是錄影帶上的內容?那些是發生過的事情?那些是當日的感覺?那些是今天的發現?

        你更會好奇:後來發生什麼事?父親早逝?還是消失在自己的人生?抑或仍然在生,有更多複雜的發展?

        非常好看的一齣電影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