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於面對世界


上星期有一篇談沒有超越性人生就沒有準繩,對錯並沒有基礎,這說法好像把信仰說得很重要。誠然,我們需要超越性,沒有超越性就沒有討論基礎,不過,今天很多有信仰的人,並沒有意識到,自己沒有超越性,我們要尋找客觀的答案,還是要回到人間。

有信仰的人,很容易傾向相信既定的道理,以天主教為例,我們很容易就認同教會頒布的道理,甚至把這些道理再強化,而不太理會這些道理,如何落實在人身上。

最近批改功課,問學生:教會不容許花園葬、海葬,是否一條無條件就要遵守的道理。上課已經教導過,教會的道理有不同等級,有些是嚴格必須跟隨,有些卻可以按良心行事。必須遵守的,如果不遵守,等同離開教會。一般來說,必須遵守的,都是與教義有關,這也不難理解:如果你不相信耶穌死而復活,你很難說自己是基督徒,如果你說不承認教宗是最高領導,你又好難說自己是天主教徒。

有點吃驚,不少同學都說不准花園葬、海葬這些關乎實際操作的事項,竟然是必須遵守。

我在評語上回應:如果有教友真的為親人做花園葬,他是否要離開教會呢?

希望同學不會在心裡回答:要呀。

這種把信仰的規條放在遠高於個人的觀點,本身固然有問題,更弊的是,與今天很重視個人的新一代,完全唾棄。年輕的一代,重視每一個的自主性,強調個人有個人的處境,用一條規則完全規範人,為他們來說,完全受不了。

Boomer如我者,往往傾向收拾自己,相信做大團體,比堅持自己來得重要。今天看法是:每一個的尊嚴最重要,團體損害個人,個人要改變社會,目標是人人都受到重視。

二者未必矛盾,但進路不同,矛盾自生。

因此,今天要和人談超越性,先要由人本身談起,而不是由天主旨意入手。談LGBTQ,一開口談天主造人的目的,大家就無計傾下去。我建議大家看Netflix 《夢想人生》 這紀錄片,主人翁Georgie Stone勇敢地追尋自己的人生,要反對變性,必須能夠與這樣的人對話;反對安樂死必須正視 《斷食善終》 的畢老太

不是說那些人一定是對,但他們對自己人生的肯定,願意用行動去實踐自己的理念,揭示當中的喜樂與挫折,這種真實感,絕對不是一句條文可以抹殺的。

要有超越性的判斷,準備面對五花八門的世界先。

Image by Anja from Pixabay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