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眼世界


        面對社會巨大的變化,我經常都推薦人去看戴蒙這本《動盪》。這本書以個案為主,分析芬蘭面對蘇聯侵略的問題,分析日本面對開關,談論印尼因政治動盪而發生的大屠殺,智利在左派上場後又被推翻的911事件,加拿大與澳洲如何面對國家人口問題的反應。書中在敘述後,歸結12個因素,說明國家如何可以克服動盪,向前走。

        很高興讀書小組其他朋友都覺得這本書很值得一讀,特別在此時此刻,社會正是在雙重動盪下,究竟應該如何前進。當然,今天的香港社會,巿民能夠推動的地方很少,但這本書提到的各種狀況,仍然有很多反思的地方。為我來說,書中談芬蘭如何面對蘇聯的入侵,他們以很少的人口,仍然守得住,但死傷慘重。這一段歷史,建構了芬蘭整個社會,重視每一個國民,因為他們真真實實地,依靠每一個為社會的貢獻,保留他們想要的一個國家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談芬蘭等北歐國家,看到他們健全的福利制度,要麼覺得建立制度的重要,要麼覺得他們本身有錢。如果能夠認識多一點他們的歷史,可能會感覺到,人民共識,亦是很重要的。如果沒有一種重視每一個人的精神,即使社會很豐裕,都不一定能夠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 這也可說是香港現在的樽頸。論豐裕,香港可說在世界名列前茅,但社會仍然讓人覺得很多苦痛,不少人都得到基本而合符人的對待,原因是香港的核心價值,不是讓每一個香港人都好好過活,而是「你要過好日子,你要贏過其他人」的精神作崇。

        社會在起飛期,強調精英是合理也需要的,但社會發展成熟,還永恆地求競爭,對社會的傷害多於得益。香港絕對有條件讓大部分人可以活得自在得多,但社會的競爭意識大到不得了,間接令我們繼續懲罰弱勢者,引來偶爾的反撲,只會個案化地反思一下,然後就行禮如儀了。

        試想想,如果學校不要再嚴肅對待默書分數;家長不再介懷數字,子女會成長得更好,精神問題會減輕。如果重視每一個的身心健康,有精神問題的人更早得到妥善對待,就不會那麼容易變得嚴重;如果大家生活都輕鬆點,社會的氣氛沒那麼綳緊,有精神問題的人也不會這麼容易被挑動情緒。

        不是說芬蘭就沒有社會慘劇,但在發生慘劇後,我們是否更應該從整個社會的角度,反思問題,尋找社會更好呢?富裕的社會,應該是帶給大部分更多的快樂生活,這才是正路的想法吧?

Image by Gundula Vogel from Pixabay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