輕而重


          從前的我們》帶出一個迷思:我究竟怎樣成為現今這個我?

        我們人生裡有很多不同選擇,這些選擇,令我們走上不同的路途,從而成為今天的我。如果我讀理科不讀文科,我的思考模式可能有很大的改變。如果我讀科大而非浸會,我對香港地理的理解不同,生活的型態也可能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 有趣的是,當日你所以這樣揀,一定是有理由的。有些理由是被限的,我讀浸會不是讀科大,因為分數不夠;有些理由是自主的,我用什麼方法上學,可以隨時選。

        不過,再想深一層,究竟有多少事情真的是自己揀?小如乘車,其實價錢、方便程度,決定你選什麼;大如結交朋友,你的選擇,只是在你能夠遇上的人。不少人會與同事變得親近,而離職後就會不再來往。在親近的期間,你可會意識到,這只是一場偶遇,而我你不過是被安排在一起,才相沫以濡?

        回望,除了「我可能成為另一個人」的迷思,還有「我真的可以選擇」的疑問。這正是《舞舞舞吧》中五反田的感慨:「我沒有想的東西,隨手可得,當我認真選擇的東西,卻永遠得不到。」他活在鎂光燈下,在別人的眼光下,與拍檔的女明星結婚,卻在離婚後,才發現自己真心愛對方,卻因為各種原因,不可能復合了。

        想這些,令人心煩,所以不少上年紀後,就會用肯定過去作為自己的人生基準,自己做的選擇都是應該的,如果有不幸是命運或別人的錯。於是,就開展「萬事皆非,唯我是岸」的模式,一天到晚都數算別人的錯,其實就是要強化自己的對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 雖然我也是Boomer,雖然我也覺得那些迷思會令人黯然,但我還是不想為了不迷茫,就用全面肯定過去現在來迎接未來。過去的選擇不能改變,卻可以想像,這想像,不是為了昔日的選擇,而是為了今天。

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