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用勝利來界定吧?


          台灣棋手在亞運中連敗世界排名頭三位的棋手,奪得冠軍,台灣自然高興到不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這確是熱血故事,排名35的棋手,把最強對手一一打敗,難怪會稱許皓鋐為棋靈王,確是傳奇非常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可是,隨後很多讚美,就非常有「勝者全取」的感覺。因為勝利,所以刻苦的練習就顯得可貴;因為勝利,所以新聞照中那堅定的眼神就深深吸引人了。你很難想像,如果許皓鋐三甲不入,這些練習是否就不可貴?如果奪不了冠軍,那眼神又是否吸引呢?

          關於勝敗,我們時常都要謹慎以對。由於競爭文化太入心,我們對於勝利太著迷,很難把過程放在同樣重要的考量,經常以勝利來界定過程,如果勝不了,過程就棄而不顧,甚至視之為恥辱: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其中,結果卻沒有成功,白費了﹗

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固然要向目標前進,但在此之前,我們所以做這件事,應該是自己喜歡的,願意為它付出時間、精神、努力、關注,因為做這件事本身就有意義,為我這個人是有意義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做這件事本身是有意義,即使它不成功,也不應該失去一切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不然,我們總用成功來反照走向成功的過程,同樣會以失敗去反照失敗的過程,這種反照就把本來的過程變了色,不再是初心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為什麼我們時常控訴考試是「一試定生死」?因為所有眼光都聚焦在成功與失敗上,而不是學習的過程裡。社會文化不減輕「勝者全取」,我們不接受過程是有意義,即使不理勝敗都有意識,每個人就更難成為一個獨立、尊貴、有價值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因為,在現在的社會文化裡,勝利的人才是獨立、尊貴、有價值,他們的價值是建立在其他99個失敗者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幸好,後來看到許父的說法,你會明白,真的勝利,不在今天的結果,而是在於過程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