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記

 


          天主教信仰很重視標記。所謂標記,就是以具體的事物或動作,傳達一個特定的訊息。在信仰裡,我們經常用上標記,如水是聖洗恩寵的標記,十字架是光榮與苦難的標記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有關禮儀標記,會有更複雜的理解,這裡不作處理,集中談標記在我們的信仰中的表達,提醒大家應如何理解自己的信仰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都是透過標記來理解事件的,最常用的例子,我們看到一個藍色的公仔,辨別到這是男廁;紅色的公仔就是女廁。由於大部分標記都是在我們身處的文化中出現,所以,我們會視之為理所當然。但是,在另一個文化裡,相關的理解可以有差異,又或是不明所以。如在馬路旁看到一個小孩的圖案,我們很容易辨別到,這是指有學童過路,但是,在非洲來的朋友,可能辨別不出,正如你在澳洲的公路上看到有關袋鼠的馬路標誌,究竟是「小心袋鼠襲擊」,還是「有袋鼠過路」呢?

          另外,標記的意義,往往是由傳統堆積起來,如「聖誕老人」的涵義,不是一個紅色的長鬍鬚老人就可以呈現,卻因為大家的長時期的投入,讓人以這個老人家,代表喜樂與平安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故此,一個標記所以有意義,與我們團體的文化有關,而在信仰內的標記,往往就是文化傳統的呈現。舉例來說,彌撒中的獻香,上升的煙代表我們的心向天主呈奉,就是團體的共識表達。不過,這是標記,透過具體的事物()表達特定訊息(我對天主的心意),它不是必然的,只是一個共識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所以,當有人不用吊爐來呈現,而是用線香來表達,它其實都可以表達到相同的含意,但它的具體事物改變了,為團體來說,有時候不容易認同,因為有傳統的原因。在這情況下,就會有討論餘地:

(1)   新標記是否能表達原來意思?

(2)   團體是否接受?

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是非題,要考慮的因素很多,因為新的表達可能更圓滿符合現況,但是團體成員的審美觀,往往都影響判斷。在這裡,傳統也有很大的作用,但也要小心理解,傳統是絕對還是純粹習慣。

舉例來說,教會的顏色標記,有深厚傳統,我們也有共識,看到紅色代表喜慶,紫色在四旬期是懺悔的意思,而祭袍用上紫色有尊貴之意;粉紅色的祭袍是指向喜樂,而非愛情,這就是來自傳統,同時也是團體的共識。

標記很重要,所以我們會重視保持,但標記同時不是必然絕對,當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時,不用即時視之為對立,用捍衛真理的態度來對待。

Image by Lumpi from Pixabay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