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則留言

 


一、

          只是隨手請大家看看有什麼意見,想不到真的有那麼多朋友留言。感謝大家,很多人的說法都帶來微笑,也是好事。究竟真的因為有一句邀請,還是這課題令人好有意見?不知道。

二、

          寫了這處境,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處境。當中還有很多細節,要一一說明,還要再花很多篇幅(例如LIFT的速度),所以,大家的觀點,未必真的針對我所寫的處境,而我所寫的處境,也沒有意識指向「所有年青人」。舉凡這種類別的評價,都是一種方便的說法,因為沒有一個群體,全部人都是一式一樣。

三、

          公司附近那間中學,是Band 1學校,所以我與同學聊起此事,她曾任教Band 3學校,所以在她看來,中產家庭的年青人,習慣了受照顧,你幫忙他們,他們不太察覺,未必是傲慢或久家教,而是真的察覺不到。她說自己的學生,你請他們吃東西,他們必然會很感謝,因為日常生活,真的沒有人照顧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即使是小小的香港,即使年青人愈來愈少,他們也不能簡單視為一個樣板。

四、

          今天又搭lift,自己最後一個入lift,而lift門突然關上,一位同學仔即時用手幫我擋住,讓我順利入lift,我也有說謝謝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