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到預告片時,不想看,因為開局相當慘烈,病人已經痛不欲生,我有點不忍看。
結果,某天回家,太太已經看了一半,於是我就陪太太看埋後半內容。
如果想深一層理解安樂死,特別是體會,很值得看。
電影回歸基本價值:如果我們真真實實感受到自己為別人來說,是有意義的,即使在痛苦中,仍然可以活出樂趣。電影成功之處,不是用說道理的方式,而是給大家一個處境,讓我們感受到這一點。
人需要與別人的連結,這份連結產生意義感,而這才是活下去的真正滋味。
當人失去其他人,乃至失去自己在社會的歸屬感,個人的危機就會滋生。失去歸屬,感到不安全,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累,乃至被敵視,活在這城巿卻感到自己被流放,就很難繼續立足。
今天香港的困難,正是好難感受到自己對別人是重要的,自己在社會裡是重要的。就是今天,我們又再一次感到,自己其實不屬於這裡,寄居才是繁華後的真相。香港,借來的時間,借來的空間,曾經有人這樣說,而今天,更添幾分偷生的味道。
在電影裡,日本有關紓緩治療與安樂死的觀點,仍然落後到令人吃驚,而活在這種落後而感苦的人,卻因為彼此的連結,可以繼續好好生活,努力在最微小的地方,看到光明。也許環境不好,但我們仍要直視每一個人真實的人,在自己的生活裡,連結起來,要相信,再微弱的光,仍然可以驅走黑暗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