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是否吸引力法則,這陣子,剛巧聽到兩個有關DSE中文的感想,又剛好相反。有同工認為:「綜合卷一早應該收檔,毒害學生,什麼都不到。」子女在吃飯時談起現在的工作,兩人的意見是:「中英文唯一有用的卷,就是綜合卷,因為現在工作做的東西,就是綜合卷做的東西。」
香港之沒有進步,是很多基本東西沒有真正思考,例如中文究竟要學什麼,玩了一個大型教改,連最基本的方向,都沒有定調。在我看來,大部分老師還是從精英教育的角度來處理中文學習,而以考試導向來安定自己這個取向,繼續浪費9成以上學生的青春,而自己又不開心。
不過,我這一年已經完全沒有興趣談學校教育,原因是AI的出現。在我看來,如果不是既得利益者的瘋狂阻撓,短則5年,慢則10年,今天的學校形式不復存在。AI可以自動生成完整的基本書信,計劃,長短文等等,而且寫出水平以上。在這情況下,如果我不打算做作家,為什麼還要作文呢?大量有關語言文字的學習,還有什麼意思呢?大部分生活上的所謂「學術」問題,我直接問AI就有答案,我為什麼還要花大量的青春來學習呢?
其實,現在已經是類似情況,不過不夠明顯,而AI把這問題揭露,而學校有機會,做更多為學生有益的事情,例如情緒管理、財政規劃、道德判斷、人際關係、環保實踐、生活趣味、手工藝等等,那些為學生成年後一生都需要的各項事情,可能真的能夠在學校學到了。
當然,這情況,學校要大變,老師要大變,現在話事的人不能再靠老本來賺錢,他們是否願意去變呢?其實,就是現況,大部分學生都在白費時間,學校救不了他們,卻救得了營運學校的人,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