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兒談自己去高尚住宅補習的經歷,因為坐升降機都要拍卡,所以要與管理員排排企等LIFT,管理員問她是否大學生,讀幾年級等等,而女兒都一一回答。
女兒重視私隱,個性也強,我有點想不到,她會一直回答。雖然答案不真的涉及個人私隱,但她這麼順別人而為,有點驚奇。她的反應是:「企埋一齊,唔答點啫?」
聽PODCAST《勵志鷹》,主持亞石也有類似經驗,同樣叫我吃驚。他說在往海洋公園的巴士上,一位大他少少的女士向他搭訕,直情跟佢落車後,要他給出手提電話號碼。當時的亞石廿出頭,他最後竟然把號碼給了對方,而不是拒絕,又或給對方一個假號碼。他的解釋是:如果給她假號碼,她即場打電話,我就尷尬死了。
同樣有點不可思議,因為他們那一代,同樣很重視自身私隱,卻又在這類處境中,那麼容易屈服。
再來是另一個PODCAST《齋傾唔做》,其中一集,嘉賓年輕時在家中收到匿名電話,就把自己的手提電話號碼給了對方,後來對方一直打來性騷擾她,但她總有一種「號碼是自己俾」的情意結,沒有真的拒絕對方。
三個事例,令我想到,教育子女真的很難。某程度上,三人都是太善良了,太容易聽從別人了,沒有一種「防人之心不可無」的心理攔杆,於是就容易被別人冒犯,乃至侵犯私隱了。
所以,我們要教育孩子光明面,又如何可以教育他們面對現實的黑暗呢?如果太黑暗又好負面,但不教又會出現以上的情況。我們往往都想孩子在正常、合理、健康的環境成長,會否就成為盲點或防疫力不足的誤區呢?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