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我國文化中有避諱一事,最常見的是迴避君主的名字,即某人成為皇帝後,全國家的其他地方,不能出名他的名字。我在維基找來兩個例子:
1. 避秦始皇嬴政諱,「正月」「正」字改唸平聲,甚至改稱「端月」。
2. 避漢高祖劉邦諱,「相邦」改「相國」,《道德經》之中「邦家」改作「國家」,《易經》、《易傳》改「遷邦」作「遷國」。
還有很多花款,總而言之,就是不能觸及皇帝名諱,因為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。如果你的名字與皇帝有相同的字,對不起,寫出來時,不能寫。
二、
不是只有中國才這麼有關名字的忌諱,我們都熟悉的《哈利波特》,也有「不能説出名字的人」(He-Who-Must-Not-Be-Named)的佛地魔,用恐懼令全部人都跟隨他限制,從而達到社會控制的作用。
在這情況,大家先要知道那個名字,才能夠說出「不能說出名字的人」這句話,不然就沒有人瞭解你說誰了。換言之,佛地魔不是想你忘記他,只是不准你說出來,因為這才是控制。
三、
仙俠奇幻小說裡,真神/大能的名字都是不可以頌唸出口,因為祂們會有所感應,如果祂們因此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唸祂們名字的人身上,就有可能招來橫禍。
內地的小說,幾乎都不寫現實的,但有時候,再奇幻,其實都是與現實呼應的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