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影院,一起看這齣丹麥片。2020年的電影,當年備受矚目,角逐奧斯卡,但是真的看了一次,又覺得不過爾爾。
反而,有趣的點,可能是來自文化差異的。電影裡的四個主角,都是中學老師,如果在香港,以老師身份入手談飲酒,一開始已經好別扭了。
看的時候覺得不過爾爾,但事後想起,感覺又好似OK多一點,原因是電影的主線是談飲酒與人生,呈現各種面貌,卻沒有下判斷。有人因為喝酒變好,有人因為喝酒好大鑊,電影一路敘述,但敘事觀點沒有下任何判斷,冷靜得非常北歐。
雖然如此,仍然覺得電影沒有足夠的魅力,不明白當年,為何有這種多人盛讚。
電影提供一個經歷給你,至於你如何演繹這個經驗,仍然是自己的事。有可能,微醺得樂趣,還平添生活魅力,但它也可能是沉淪的開始。酒在生活中的不同地方都會出現,有什麼果效也難以預測。
或許,這就是酒的魅力所在。
身為高安全度的香港人,電影裡四個角色在街上飲醉的部分,觸目驚心。很難想像,人為何可以容許自己逐漸走向完全無法自控的狀況,還繼續在公共地方活動。因為聽「勵志鷹」的緣故,聽到不少斷片的經歷,都是有點難以想像。飲酒,然後發現自己第二天在某地方,中間完全不記得有什麼事情發生。
當然,這必然是顯出我的BOOMER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