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持距離,保持關係

 


          與朋友談成年子女,我最後的忠告就是這八個字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大家生活態度、取向、三觀不同,父母即使是看得更遠更深,但改變不了子女也是徒勞,只會心累。保持距離,最好是分開住,如果不能,也不要老是去探究子女的生活細節,內心一百次思考正確的子女人生應該如何如何,模擬各種對話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真的不用,也沒有用。這裡不討論是非對錯,只是一個事實:子女已經成年,他們有100%決定自己如何生活,你可以做的,是不再養佢,而如果你做不出,較有智慧的做法,是保持距離,讓他們過自己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過去,我主張撤回財政,現在看來,這做法有更多微操作,不是簡單一刀切就可以,而這些微操作,可能令父母更累,只能說,不要把財政支持當作改變子女的手段,只能是兩個成年人的「親兄弟,明分賬」的思維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為什麼要保持距離?因為要保持關係。如果真的不再在乎子女,你不當俾錢他們,不養他們,甚或要求他們搬走,一切就解決。父母之難,難在仍然在乎。父母所以心很累,其實是關心子女,希望他們好,只是大家對於好的定義南轅北轍。正因為關心,就要有智慧地選擇今天如何應對,讓親子關係不會日益疏離,真的成為陌路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不少父母一直為子女好,結果是大家住在同一屋簷下,形同陌生人。無他,父母一開口就要數算子女的不是,口吻就是「你就是不像樣」。做父母的,試易地而處,如果父母每天都是這樣與你對話,相信,很快你就不想和對方對話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其實父母仍然是愛子女,那麼,就把這份愛保留在心中,不用以改造子女為己任。他揀自己的路,也許是錯的,那麼,能夠保持良好的關係,在子女人生最艱難的時刻,他們會回來找你,那時候,可能才是重現親情的時刻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大家保重呀﹗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