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運動員,不禁聯想,他們回到日常是怎樣。
如滑板的選手,全都是中學生,他們回到日常生活,與老師、同學互動,究竟有什麼影響?當你有一個同學攞咗奧運金牌,全班同學的課外活動成績都沒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地方了。
早會會否有特別儀式呢?
又或,得獎者會否還有心機拆解二次方程式?會否心裡仍然留在巴黎,那個陽光燦爛的天空,那個遨長天際的一刻呢?
就算是成年人,由世界尖端競技後,回到平凡的生活裡,如何轉化這經驗,令自己活得更好,也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課題。
我們總想有「那動人時光」,但一剎那確實不是永恆,因為我們是由無數個剎那組成自己的生活,既需要有一個特別的剎那,同時又要接受不特別的無數個剎那。為奧運選手來說,他們有一個超光亮的剎那,究竟是光照其他剎那,還是把其他剎那比下去呢?這都值得你我想想。
其中一位跨欄出了事的英國選手,因復活賽而又回到競爭中,原來是一位老師。她說自己希望挑戰奧運的過程,成為她教學的一部分。我想,這是好榜樣,就是日常與特殊,都是她的生活,不分開的。
尋找特殊,也是平凡,做一個好好生活的自己,才最重要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