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統性

 


          看見朋友做了一件蠢事,是否就判斷朋友是一個蠢人呢?一般來說,就是這件蠢事,是否顯出朋友的本質。如果朋友只是一時間出錯變蠢,我們不會把朋友視為蠢人;如果朋友次次都咁蠢,又或在此事上,顯出他的蠢的本質,咁,佢就係蠢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同樣地,如果我們看到一宗新聞,它是否足夠讓我們判斷,此事的發生,與發生的地區有本質上的關連,就是我們可否說這地區是乜乜乜的關鍵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舉例來說,荷里活廣場發生斬死人的慘案,大家都很難過,但我們很快就會判斷,這是偶發的事件,並不是香港本身有什麼特別的因素,促使這件事的出現。所以,我們不會用這件慘案來說「香港是一個鬼地方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美國發生槍擊案,我卻會說「美國是一個鬼地方」,原來是美國槍擊案的發生,與美國的槍械政策有關,同時也與美國文化有關,二者結合,令無差別槍擊是美國現今社會的一部分。雖然,以機率來說,碰上的機會不大,但它卻不是偶然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再進一步說,如果這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,那麼,就算不是大規模槍擊案,類似而嚴重性較低的壞事,就必然且更頻繁出現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反過來說,中國不時有食物不安全的新聞出現,而我們往往很快就視之為文化的一部分,這也是相關新聞的爭議點。我自己來說,會覺得無從判斷,因為我不知道如地溝油這類事情,究竟是偶爾發生,還是有系統地運作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所以,在這一點上,更應該跟進的,可能是事情的透明度。不然,爭論只是打咀炮,各說各話,只是你信或不信的唯心論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生活上,我們要小心辨別這一點:我們掌握的事實,是否足夠推衍出一般事件上。正如你看到兒子沒有收拾書包,就說「你就是一個懶鬼」,兒子可能舉出自己各個收拾東西的實例來反駁你,你就要接受,他只是偶發性懶鬼,而非本質性懶鬼了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