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以貫之

 


          有一回與兒子聊天,他的觀察是:很多人都不需要一個標準,大部分都是以不同的標準看不同事,而且不覺得有問題。要求自己的人生有一貫性,原來,不是想像中那麼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這也是今天談價值、談意義的困難。大家原來都好習慣,自己一方面支持民主自由一方衼持Trump,一方面狂用清潔劑一方面嚴禁用膠袋,生活好多標準,但沒有統一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剛講完的講座,其實就是這種「一以貫之」的思考。如果你相信,死了的一了百了,那麼,你應該是世界上最寬容的人。因為,只要別人沒有讓你死去,人家做什麼,你是沒有條件去批評的。我發現,沒有來世或天堂地獄的話,我們的評價是沒有了基礎的。當然,你仍然可以按自己的觀感批評別人的美醜,但要說做什麼才對,除了左右生死,再沒有任何標準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從這個角度,做你不恥但令自己活得更好的事,你的不恥是不恥的,因為活著就是意義,活得滋味就是一切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所以,我與別人討論問題時,好容易浮躁,原因是對話方,往往用人生有客觀標準的態度,去講自己那些沒有基礎的標準。你當然可以對自己生活有自己的標準,但你的標準其實邁不出家門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當然,這是有點發牢騷,因為這樣做的人既不覺得自己是這樣做,也不打算會改變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新一代為什麼不發言?其實是有原因的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