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巴黎

 


        兒子和女兒都很喜歡台灣椅子樂隊,而樂隊有一張大碟,叫作「巴黎德州」,源自Wim Wenders的同名電影。因此,子女對這齣電影心心念念,終於等到四十周年修復版的出現,女兒自己去看,兒子也去看,最後我倆公婆也看了。

        電影很好看,但一家四口討論不多。要說主題,其實不太難明白,但電影能夠拍出「此情可待成追憶,只是當時已惘然」那種氣氛感覺,才是難得的地方。當然,不是說導師與李商隱有共情,而是我看完後,有一點看無題詩的感觸感覺。

        電影多次談到德州巴黎這名字,實情是在德州有一個地方也是叫巴黎,而在英語裡,說地名會先說較小的部分,所以主角的父親,老是說自己的太太來自巴黎,實情是德州的巴黎。看到最後,我覺得這是整齣電影的核心,因為它既是片名,又多次提到,但究竟意指什麼?我都不能實實在在地說出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,這齣電影又好像一首詩,你有感卻難以言喻。

        雖然兒子覺得男女主角隔玻璃重逢一幕太長,有點敗筆,但這個佈擺,真實地「縱使相逢應不識」,近在咫尺,遠在天涯的味道,巧妙得很。尤其女主角終於關燈,本來溫馨的布景,原來也是一片頹門敗瓦,視覺轉換來得扣人心弦。

        真正的愛情就是德州巴黎?一個美麗的誤會?一個不可能建設任何東西的地方?還是,你真的敢去,德州巴黎都是巴黎?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