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天氣不穩定,MLA露天演唱會講明不准擔遮,於是在家裡找雨衣,還有一件,當天在西班牙行聖雅各伯路時留下的,但我們有四個人,如何是好。
終於,我去買多一件,而兒子說自己的風衣也能擋點雨,應該OK吧。更重要的是,下午天晴,天氣不錯,雖然apps話晚上有65%機會下雨,當時,沒有想過,會這麼大雨的。
結果大雨,當然後悔;不過,如果買了三件雨衣,重甸甸的一堆東西,結果沒有下雨,又是一種後悔。行往會場時好大雨,但等待中途雨停了,當時就覺得只買雨件都OK,但雨勢再轉大時,感覺又不同了。
所以,我們都是功利主義者。
二、
上次聽粉紅A也好,今次聽MLA也好,因為有子女帶住。當年,因為子女,我去了許多應該不會去的博物館、遊樂場、診所、郊野地點,因為要帶子女見識這個世界,結果自己見識了許多。子女年長,又因為他們,去聽這類Indie一點的音樂會。
感覺不錯,正在考慮,自己一個人去一場再Indie一點的場,經歷一下。
三、
MLA由2019年開始,把自己的音樂會拍好放上網,我也看過三場,最好睇是2019那一場。令次親身看,老實說,不算太好看,原因是許多歌都不能唱,而作為回顧廿周年,那部分的缺欠,令MLA變得太輕太甜了,即使還有針對社畜的歌曲,這部分還是太EMO。
四、
散場,大部分人都把雨衣拋到垃圾箱,我有點驚奇。
這一刻,我就明白,我們難以避免,是在「浪費就是美德」的資本主義中。即使是尋找美好的小資文青,在現實上,還是果斷地把全膠的雨衣拋棄,而在拋棄那一刻,我們就是一個完完整整的消費者了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