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公司附近有千千萬萬的餐廳,當然,性價比是否適合,視乎你自己的消費能力與標準,如果放開價錢,真的有很多相當特別的餐廳可揀。不過,很多看來好Chill的餐廳,為一個人食飯來說,性價比就相當一般。在我心中,昔日在附近那間串燒店是最完美,可惜餐廳所在的樓宇整幢拆除,再無機會可以享受那種孤獨的美食家的快樂。
最近改由蘭桂坊行上山,中間看到一間拉麵店,心中動念,要來一試。可惜事忙,一直都沒有機會。前幾天與同事談起一齊食飯,我提及見到這間拉麵店,同事話一起去試試,於是強化了我去試一試的決心,就去了吃。
一進店就知道,店是屬於毒L的,因為全部座位,就算不是完全面碰,也都屬於Bar枱形式,不太可能四五個同事一起吃飯的。看了餐牌,又看到桌上沒有QR Code,就請人落單,誰不知,桌上有一個鋼牌,嵌在桌上,就是QR Code,可見要你用手機落單的決心。手機落單到最後,是電子付款,我即時以Appple Pay俾錢,完。
拉麵美味,一店都是藍芽耳機的打工仔,我已經幻想,下一回來訪,全程不再需要與任何人接觸,就可以食完一頓飯。
當然,像我這樣的Boomer,離座時還是有點不安,會否店員彈出來,叫我埋單呢?
二、
在學校工作的同工,愈來愈多要面對學生有社交障礙,其中一種,往往令老師最牙癢癢的,是失語症。如果學生完全說不了話,老師也沒法子,但很多有此問題的學生,是選擇性的。有些是在學校說不出口,在家沒有問題;有些是特定同學沒有問題,其他人恕不招待。老師就會覺得,究竟你真的有問題還是你為人有問題呢?
我想,疫情時的封閉,其實催化了孤獨人生的氛圍,像這樣的拉麵店,核心來自手機,而手機的存在,令我們可以大大減低與別人互動的機會,而當一個人出生後,沒有足夠的互動機會,由此衍生出與我們那些沒有手機時期出生的人極其不同的成長經驗,促使部分人不再會覺得,與每一個人對話是基本社會行動,問題就會出現。
那是人有問題,還是有問題的人呢?真的難以說得清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