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子去了北歐一星期,透過通訊軟件,在香港還是二十多度的情況下,看到他在雪地上,我不知道他寒不寒,我就覺得身心俱寒。
憶起去年,到福岡,當時不知那來的勇氣,十二月去會落雪的地方旅行。看到兒子的相片,那種寒氣在厚衣下仍然滲進來的感覺,想起全黑的天,住宿處四周都沒有食肆,冒住寒風,往一個不知道有沒有地方吃晚飯的方向,走。
旅行是有意思的,但不一定是正面。
兒子某天告訴我們,他去看麋鹿。我自己即時浮現的,是奈良的鹿。兒子稍後傳回相片,那群麋鹿,讓我聯想到《權力遊戲》裡那群惡鬼。同樣是看鹿,東西方玩出的花款,截然不同。
然後,兒子又說會出海看鯨魚。自然又想起,當年他中三,在日本,也是出海看鯨魚,結果他拿船上的救生衣扮超人,讓風把救生衣吹了落海。
那次旅行,為親子關係來說,相當不愉快。
同時,那次根本就看不到鯨魚,而兒子這回,沒有把救生衣飛了落海(?),而且看到座頭鯨了。
我個人觀點:自幼帶小朋友去旅行,結果他們超早產生飽和感,就不能再享受了。兒子中三那趟後,就不再跟住我們去旅行,後來一起旅行,都是亞女帶團了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