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校長在怎樣的小學成長

 


          因為工作,老是去不同的學校,與學校多了接觸,但都是很表面的,不知道學校的底蘊,但都有感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前幾天又到訪其中一間小學,因為時間很早,學生未上課,陸續回校。我見到校長站在一邊,她身旁有一張長枱,放了許多個用來打卡拍照的牌,然後有好幾個學生正在排隊,準備與她合照。我走過去瞄瞄,那些打卡牌上都是與生日有關的文字圖案,應該是校長為恭賀學生生日,安排的小活動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不是什麼大動作,但校長就要企一個早上,而有可能,個別的學生,是感到溫暖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因為迎賓,我站在學校近門口處,在枱上放了指示牌,我就企在一邊,與參加者打個招呼,算是表達善意。參加者是否感受到善意,我不知道,但我領受了三位校工的友善,因為他們分別經過,都來問我要不要張凳坐坐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校工是否友善,是其中一集金絲鳥,測試學校的氣壓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要好商業地類比,學校就是一間複合式加工製品廠,生產年期長,工序複雜,中間的化學過程不可完全掌握。以生產模式來說,是一間中型的公司,以生產複雜度來說,卻是高技術度,而且一涉及人的投入製作,有點像職人工匠那種情況,就是在很專精技術的同時,又有個人風格。更難的是,職人還是自己製作一件成品,學校卻是一件成品由數十位協力產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因此,校長如何把學校的核心價值傳遞給同事,同時又能接納每一個同事的差異,並且又能讓這些差異成為提升產出的好處,管理的難道很高,對自己的專業也要很深入地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結果,很多校長都很難做得到,原因,正可能因為校長還是小學生時,沒有經歷過校長與他生日合作,沒有遇上友善的校友,沒有在學校經歷到愛與真誠的美好。做到校長,讀書應該不會太差,但他們的成長,能否成為一個相信教育的人呢?

          今天的學校,應該由職訓精英的大淘汰廢品的生產模式,轉化為做好每一個成品的思路,而學校是否意識到?或許,與校長小時候,有很大關係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