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齊看叱吒頒獎,女兒老是吐糟藝人,非常抵死。太太忍不住說:我倆都要自我檢討,自己平時怎樣說話,女兒才會那麼毒舌。我沒有說出口,當時的腦海裡,就是浮起「生命影響生命」。
所謂「生命影響生命」,說實在一點,就是成年人的行為,影響未成年者的行為。老師說這句話比較爽,因為老師不是和學生真的一起生活,而在學校裡的老師,某程度來,就是演一個讓學生能夠學習的角色,行為也好,說話也好,自然有教誨意味,那個生命影響生命,就變得好高尚。
父母才是真的以生命影響生命,所以你挖鼻屎的方式,子女也許都會不知不覺學到了,更常見的是,看到子女與人鬧交,點解子女的口吻這麼熟悉呢?不就是我罵他們時的語氣用詞嗎?那一刻,你會好心碎地感到「生命影響生命」。
活到我這個年紀,愈發感受到,父母如何以他們的日常,烙印到子女身上。不少認識了許久的人,往日都不太覺得,現在卻發現,他們的言行舉止,取向習慣,與父或母,很似。原來,人在成長過程中,或許是朋友,或許是社會要求,成年人不那麼似父母,但到了那些東西的遠離,自我更加明顯,真我原來是父母。
許多父母在教子女時,想的是他們讀幼稚園、小學、中學、大學,其實在那些階段,你的影響都是外在的。你可以左右他們讀什麼學校,修哪一個科目,但這些都是外相,而你不知道的,可能是他/她到了50歲時,原來和你一樣寬容、刻薄、開放、固執、公平、偏見,或好或壞的性格取向,會跟他們走到人生的終結。
真的是生命影響生命,那麼,父母要活好自己的生命,又或,不要那麼強烈地影響子女的生命,讓他們有自己的命,好好生活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