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工作細胞》

 


          好好睇的教育電視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某程度上,就是清炒菜芯,最簡單的菜,如何可以炒得好味,真的考工夫。電影要講生物知識,叫人注意健康,人要互相關懷,每個人要堅守崗位,做好自己,老套到不能再老套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但是,電影就是能拍出那種質感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搵人扮白血球,想起來都很尷,但一絲不苟地扮,全心全意地做,柒到盡到就是型,正正是佐藤健與細菌造型的怪物決鬥時的感覺。完全是我那年代的幪面超人Feel,但在恰好的處理下,其實又有感喎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把細胞擬人化,不同的造型又能恰到好處,大規模的場面亦有助投入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不過,最觸動我的,仍然是擬人化後的細胞要問的兩個問題:

(1)   我的存在有什麼意義?

(2)   為什麼有苦難?

電影本身無意處理這些信仰問題,但它又處理咗。如果我們可以把自己看成大身體的一個細胞,相信自己的存在,本來就是有一個獨特的使命,只要能夠做好這個使命,細胞就有意義的了。

電影中的細胞,苦難重重,因為身體的主人日常的一舉一動,都會牽連到細胞的生死存亡。電影裡的細胞,每一個都有意志,自然就會問:點解?

正如有意志的我們。

如果真的能貫徹自己的人生的意志,明白大意義,也許,我們就可以真真正正地活出自己的細胞精神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