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強不熄

 


          我由2022年開始聽「勵志鷹」這個podcast,轉眼間兩年多,而這節目由2020年開始,今年進入第5年。開始時,是三個在社會混得不那麼樣的年輕人,又在社會氣壓極低的日子裡,聊以自慰的「又鳩又頽」的閒話家常,想不到,一直運作下去,到今天,成為很多人聽的節目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你忍受得了粗口,我自己是極推薦大家去聽、去支持。當然,過了這麼一段日子,用主持的說法,你聽得下去,因為你是那種氣場的。我是非常同意,確實是某種難以言喻的相同性,會讓你被吸引去聽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那種氣場,就是誠實地做自己。對我來說,這一點很吸引,因為我也想實踐做自己,而我在社交平台寫東西,時常都提自己,這只是我自己講自己嘢,不要有「要吸引人睇」的心態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我可以這樣做,因為我已經可以穩定生活,而且寫東西的成本很低。但為「勵志鷹」的主持來說,要營運這個節目,要付出很多,而他們覺得能夠有不少人聽自己節目,又會希望它能夠讓自己獲利,以此維生,同時也是能夠繼續做節目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因為是做podcast開始,「勵志鷹」頭三年,只是在賣merch時有收入,做節目純粹是免費勞力。到了第三年,他們開了patreon,現在有百多人願意付費做會員,我計計數,收入大概就是每個人有一萬元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所以,兩個主持在每星期出兩集一小時左右的節目,外加兩小時的會員節目外,還要繼續上班賺錢,維持自己喜歡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想做自己,同時要養活自己,正是難題。他們有自己的看法態度,而這種態度,不太能夠在消費市場上作賣點,就要捱。我身為擁躉,很希望他們受歡迎,又很不希望他們不要為受歡迎而不做自己,但他們繼續做自己,似乎又不容易養活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相比之下,講怪力亂神、性感相片、無聊笑話,全部都可以輕輕地抓住流量,乃至於變現。不想討好庸俗的世界,資本主義就懲罰你,想自強,就是燃燒自己以不熄,就是許多想做自己的人的無奈與悲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 Photo by Aziz Acharki on Unsplash

留言